PRODUCT · 产品中心

生态贵州的绿色脚步“半岛体育官网app”

发布时间:2024-05-17 人浏览

本文摘要:2018年7月25日,贵州省林业厅官网发布“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到2017年底,全省林地面积达到880万公顷(1.32亿亩),全省森林面积达到974.2万公顷(1.46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3%,森林蓄积为4.49亿立方米。

2018年7月25日,贵州省林业厅官网发布“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到2017年底,全省林地面积达到880万公顷(1.32亿亩),全省森林面积达到974.2万公顷(1.46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3%,森林蓄积为4.49亿立方米。这组绿色数字背后的解读为:2015年启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国土绿化取得重大进展——绿色面积迅速扩大,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在全国的排位上升到第八位;绿色质量稳步提升,长期以来存在的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林分退化现象逐步扭转;绿色保护取得突破,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有害生物成灾率,远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不断加强;绿色效益持续增长,2017年全省林业产值达2000亿元;绿色惠民深得人心,通过林业产业扶贫,带动135.9万人就业。

不久前,记者专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曾任省林业厅厅长的金小麒,探究——“贵州经济增速近年来居全国前列,同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石漠化治理、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空气质量等明显改善……”近年,外来朋友和客人对贵州生态建设赞誉有加。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回溯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贵州始终在研究问题中破题,在破解难题中前行——深化林业改革,推进造林绿化,提升森林质量,发挥森林效益,增强保障能力……与金小麒的访谈,有绿色的断想,更有生态的审思,颇受启迪。生态演替“自身修复”的贵州故事在绿化或生产实践中,不要追求一步到位,要按照自然演替规律慢慢来。

环城林带的变化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生态系统。贵阳环城林带的变化,给金小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国成立前,黔中绿化是很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立顺海林场,那时候都是马尾松。当时,环城林带环境退化严重,裸露,干旱,而有的阔叶树早期喜阴,长大了又喜光,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就长不活。然而,随着马尾松长好了,有树荫了,阔叶树就开始出现了。

而马尾松的种子掉下来却长不出来了,因为它喜光。他预计环城林带以后都会变成阔叶林,并认为贵阳环城林带的变化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生态系统,“先是环境改变群落,然后是群落改变环境,从而完成环境演变。

”花溪大将山的演变也是生态系统自动修复的典型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将山几乎都是种包谷,一到秋天,包谷收获完毕,白花花一片石头山,那时觉得好看,还有人去写生,画水墨画。后来,农民进城打工,山上开始长草,然后出现了藤刺灌丛,接着是灌木林,然后是小乔木,三十年的工夫,没有干预,自己演替。

金小麒说,乌江水源涵养林以柏树为主,20年前看地下基本没灌木,现在有灌木了,也开始出现阔叶树。“贵州水热条件好,自然发育演替很快,林相发生变化也很快。”在绿化或生产实践中,不要追求一步到位,要按照自然演替规律慢慢来。

发展经果林要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物种,比如花椒,它可以先改造环境,使下一代的经果林更高级。贞丰县的顶坛就是一个好例子,先种花椒,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了,然后就有木瓜。但是,生态修复不是无限的,也有无法弥补的遗憾。贵州历史上是华南虎的乐园之一。

华南虎还有没有野生的?金小麒回复,“从我们掌握的生态学知识来看是没有,贵州最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华南虎记录,当时土产公司收到最后一张虎皮。”他说,理论上,老虎也是可以适应环境的。但是,破坏太快,等不及它能进化到适应环境就被消灭了。一只老虎的生存环境起码需要上百平方公里,一个种群至少要有三五只,但这样的生境早就被破坏了,这个物种不可能生存了。

同理,恐龙复活也不可能,即使基因上复制成功,没有它的食物链,也活不下来。仿野生环境种植实现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承载率,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的关口。仿野生种养其实就是在仿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有利于促进生态改善。贵州农业的不利条件在于:寡日照,工程性缺水,土壤瘠薄。

而发展农业,得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全国的莴笋几乎都是成都平原生产的,就像山东生产大白菜一样,但这种大规模的做法在贵州就不合适。“贵州生态系统特点是多样性,改变多样性很难,而且多样性应该是优势,不能放弃优势光搞规模,但又不能不讲规模。”如何解码?金小麒以例作答。

地道药材的种植,一定要本土、野生,才有药效,现在人工栽培的中药材导致疗效不好,有人说“中药搞坏了中医”。贵州有地道中药材优势,要发展地道本土栽培,仿野生环境培育中药材,这样才有药效。贵州茶产业是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最好的仿野生种植业。贵州茶叶有引进的,也有本地的。

比如正安白茶是引进的,适应性也很好;贵定的鸟王茶等就是本地中小茶叶种选育的。如果作物只长叶片,对日光要求就少;如果作物要长籽实,对日光要求就高。而贵州气候的特点是寡日照,有利于叶面作物生长,因此要发展叶面作物而不是籽实作物。

以水果为例,除了适合本地气候的猕猴桃等例外情况,苹果、梨等高光照作物就不合适。重归传统,实现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

仿野生种养其实就是在仿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有利于促进生态改善。传统农业就是生态农业,肥料由自然生态系统内部产生,经过食物链转换,实现循环可再生,土地的肥力并未衰退。但是,有了化肥,科学了,但并没有改善生态系统,拿走的就拿走了,没有归还给大自然,归还的化肥农药并不是系统自生的。于是,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环境质量就下降了。

学习传统农业优点,实现种养结合,避免养殖业的污染,同时为种植业提供肥料。说到养殖,环保部门最大的反应是顾虑污染,但“这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配套处理污染,形成完整的物资循环系统很重要。”生态农业会增加农民成本,农民天然希望早点收回回报,怎么办?金小麒的解决方案是:承认生态农业会增加一些成本,业主总是想把成本外化,所以政府要有所作为,提供配套处理设施。

有意思的是,生态绿色农产品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有机肥,而养殖业头疼怎么解决粪便,这个现象看起来很矛盾,但是两者需求可以结合起来。养殖业如果自己建设配套治污设施,那成本肯定高,政府配套建设就很关键。

承载率,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的关口。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正视的话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贵州有一个县养殖白山羊,全县的羊不到二三十万头,但是感觉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羊。究其根本,因为羊群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了生态危害,“吃得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其实羊总数不是很多,但没有什么林木可以遮挡,所以误以为到处都是。

”不仅养殖山羊要注意土地承载率,即使是养蜂、养鸡也要注意土地承载率。蜜蜂产蜜,但需要有足够的蜜源,如果蜜源不足,那蜜蜂为了生存繁衍下去就会吃掉储存起来的蜂蜜,留给人收割的就不多。

有的地方,农民养殖的蜜蜂群数量超过了当地自然环境实际能够供给的蜜源,为了防止蜜蜂吃蜜,就喂白糖水,“那就不叫野生蜂蜜了,只能说是人工野生蜜。”林下生态农业也大有讲究。成功的经验比如大方、德江仿野生天麻。

林地得到了发展,还原模拟野生种植天麻对森林没影响,增加了经济收入。林下养殖也要注意承载率,林下养鸡还是属于人工,没有足够的自然食物链,只是改变了养殖场所。

黔东南稻鱼鸭是真正的生态农业,因为彼此之间形成了循环链条。良种乡土化不与自然闹别扭植树能不能活,首先要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选错物种,也不能选错地点。解决了活的问题,还要考虑好的问题。目前,贵州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居前列,但全国森林质量不高,贵州也不例外。

贵州从德国引入近自然林业模式,改变了过去分类管理的做法,试验表明,既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林分质量。金小麒的观点是,地方发展经济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盲目引种、随意开垦等行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高度发达的智慧动物,要用生态规律指导生产建设。某地级市退耕还林中种了三四十万亩意杨树,出发点是想按林纸一体化思路办造纸厂,但在南方山区意杨树长势不好。

意杨树原生地是意大利,在平原地区生长很快。实践证明,这在当地是失败的。二十年过去了,栽的时候多大,现在还是多大,病虫害也多。

大家记忆深刻的是,2005至2006年,某州为了发展生态能源,种了600万亩到1000万亩的小油桐树。之前,曾经征求林业厅的意见,林业厅认为不能超过五六十万亩。结果,一个冬季下来就全军覆没了,少部分活下来的第二年冬天都死了。记者经查询科研论文发现,小油桐树对低温很敏感。

低温条件下,小油桐树叶绿素下降,根系活力下降,2008年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所以小油桐遭遇重创。金小麒说,小油桐是原产美洲的热带植物,引进云南、贵州不到100年。小油桐的枝叶有毒蛋白物质可以防虫,农民还利用它的果实照明。

但是,它只适合在云贵南部偏热的河谷地带,再往北就不行了。某县级市曾经不惜炸石头挖坑,以客土方法栽香樟树,树苗小的时候还能生长,但等它长大了,根生长不出去,水土条件不足,它就死了。

还有的地方毁林种草,种成了还好,但结果是,山坡上原有的灌木林被毁了,草也没长起来。这就是不尊重生态的结果。

金小麒提倡,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海拔、土壤、雨水等自然条件,科学选择农作物和林木品种,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他举例说,凤凰木是合欢树的一种,火红的花一簇一簇的,是很漂亮的观赏树,那为什么贵州长不了,西安却能呢?应该是凤凰木对高温有要求,西安夏天热,贵州夏天凉爽。石斛是附生植物,但自然状态下都是附着在阔叶树上,如果是松杉树会分泌烯类物质抑制石斛,它就长不好。传统包谷套种等做法也是有讲究的,要讲究相容相生,时间空间相错开。

总而言之,“和自然闹别扭,人就要吃亏嘛。”贵州核桃树多,但是,过去本地没有审定良种,采用的是山东香玲、云南云铃等其他省份培育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贵州确实可以生长,但是适生不等于高产,有的被早霜冻了,有的抗不了病虫害,“农民说,你的良种不是良种,实际上,肯定是良种。

”“乡土的最好,外来的不一定好。造林选好本地物种,另外,还要考虑经济性,要防止可以长但长不好的情况。

条件满足才能推广,用乡土的最保险,本土核桃良种明显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好。”金小麒对此深有研究。一个良种的选育工作很漫长。

其实早在1982年,贵州核桃选育就和全国其他经济林良种选育工作一起启动了,但是,后来贵州的选育工作停顿下来了,而云南、山东没有停,所以后来能为贵州提供核桃良种。现在,贵州本土核桃的无性系选择已经跟上,陆陆续续有20多个品种,毕节等地已经开始大规模高枝换接取代之前的品种。油茶的情况与此类似,从湖南引进新品种,目前本土潜在良种已经选出来了。油茶,是良种可以左右整个产业兴衰的最好例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避免粮油争地,国家号召南方木本油料作物上山,1958年周恩来总理还曾经为玉屏县题写“油茶之乡”。然而,当时油茶的产量很低,每亩产油三五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对健康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油茶油价格渐渐攀升。

同时,育种工作也跟上了,现在一亩地产油量轻轻松松可以达到50斤甚至100斤。所以,“假如在什么都不变的情况下,良种作用是很大的。”引进本地没有的物种,没有经验的话,怎么判断?金小麒表示,专业上有模糊识别,就是根据本地的气候、海拔、水土条件先判断行不行,如果基本符合的话,先试种,一个物种起码要先试种一个完整的周期。

近自然林业模式一场改造森林质量的成功试验“近自然林业”是对盲目营造人工林反思后的觉悟,它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1898年盖耶尔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要求按照森林自然规律来经营森林。

金小麒介绍,“世界上林业经营最成功最先进的国家就是德国和美国。我们是对森林分类管理,公益林注重生态功能,经营林注重经济功能。贵州的公益林大概占60%,每年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每亩15元,而地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是每亩8元。

”而德国是不分类的,既注重生态功能,又注重经济功能,仿效自然,两者合而为一。“不像我们一片片砍了又种,德国是天然下种,适应性更强、品种更好的就留下,不适应的就早点砍伐。不是成片的皆伐,而是择伐,得到的是恒续森林植被。

材质很好,山毛榉、橡树都是欧洲很高级的木材,经济效益也很好。”那么,和成片的规模性砍伐相比,这种每年择伐的方式是不是提高了砍伐成本呢?“砍伐成本虽然高点,但是,减少了人工培育的成本,总体来说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金小麒说,走进吕贝克湿地公园可以看到,保留的主要是榉树和橡树。一片林子一年可能只采伐一两棵树,但是,都是百年大树,一棵树就有一两个立方米的木材,价值三四千欧元,也就是说折算成人民币每年每亩上万元的回报。

而且,大树剩下的枝桠等残次木材还可以以五六百欧元的价格出口中国,用来做装修的木线、加工复合板等。有一段时期,德国援助中国造林,但后来中国在造林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德国方面决定从单纯援助造林方面转向帮助中国发展近自然林业模式。就这样,中德财政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走进了贵州。

2008年起,近自然林业模式在贵州开始试点,第二年推广到开阳、黔西、息烽、金沙、大方、百里杜鹃等地。近10年来,各项目县按照项目要求和规范,推广参与式林业,协助项目区林农成立以整村为经营范围的森林经营单位,部分森林经营单位已注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培训等方式,林农学习和掌握了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此前,开阳县统计表明,项目启动至2015年底,中德双方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

而回报也是明显的,项目区12个乡镇1.5万农户直接增收770余万元,通过带动运输、加工等间接增收140余万元。也就是说,折算下来,项目实施期间平均每年每家农户增收万余元。开阳县近自然林业项目累计完成森林经营面积8400余亩,其中间伐740余公顷,自然恢复近7000公顷,抚育670余公顷。

据悉,近自然林业项目通过选择好的树种培育,去掉一些非目的的树种。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有收入,通过改造林分质量很好。


本文关键词:半岛体育官网app

本文来源:半岛体育官网app-www.savasseker.com


上一篇 : 我校学生参观江苏成就展|半岛体育官网app
下一篇 : 校院二级教学督导 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半岛体育官网app”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01-2023 www.savasseker.com. 半岛体育官网app科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