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 产品中心

半岛体育官网app:陕甘求实创新掀起“林改热”

发布时间:2024-05-09 人浏览

本文摘要:国家林业局调研组调研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情况系列报道之二中国绿色时报11月12日报道陕甘地区既是防护林建设重点工程区,也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公益林比重大,林改工作如何推进?

国家林业局调研组调研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情况系列报道之二中国绿色时报11月12日报道陕甘地区既是防护林建设重点工程区,也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公益林比重大,林改工作如何推进?日前,记者随国家林业局调研组赴陕西、甘肃了解到:陕甘地区林改工作立足现实、求实创新,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统分结合、全面推开,掀起了一股“林改热”。甘肃省政府日前召开了第38次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全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确权到户的任务由原定3年缩短为2年。陕西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也透露,陕西省原定用5年时间完成的主体改革任务有望3年内完成。

西部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向来被认为是林改的“老大难”地区,然而记者通过观察发现,陕甘等地非但没有“林改难”,反而掀起了“林改热”。在走访的林改试点地区,农民都夸林改好,掀起了造林育林护林的热潮。调研组认为,陕甘地区林改试点县改革思路清、方向正、措施实、效果好,其实践所得将为北方省区特别是西部以公益林为主的省区林改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陕甘地区出现“林改热”、造林忙民谚粗糙朴实,但也最直接地反映了群众的所思所想。在陕甘地区,记者一路听到不少林改民谚。“原来是个穷光蛋,一夜有了几十万。

”——分林到户后,农民感到惊喜、兴奋。“林子不用就看着,需要用时能卖钱。

”——林权证拿到手,“定心丸”吃下去,老百姓成了林主人。“国家花钱买生态,群众得钱护好林。”——“生态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通俗版……2007年,陕西省在户县、扶风、宁陕等10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10个试点县2190万亩集体林地已完成确权面积2120.1万亩,占96.8%。

在甘肃,2008年10月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启动,目前,7个试点县区已完成勘界确权593.6万亩,占应改林地面积的97.9%。调研组认为,陕甘地区林改工作稳妥顺利进行,表明当地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尊重历史,扎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工作。

抓住核心,分类指导确权到户。明晰产权工作中,各试点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权到户:对权属涉及几个村民小组的村级林场,实行股份经营;对比较偏远、难以到户的村级林场,经群众民主讨论,继续由集体统一管理;对林改前大户承包经营、村组拍卖流转的林地,征求意见后,规范完善合同,重新确权颁证。针对立地条件、林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公开协商、因地划分、因树作价、优劣搭配、数量平衡、现金找补、随机抓阄等多种方法进行合理分配。

下大力气,抓好实地勘界确权。实地勘界是林改的关键环节,且工作量大,矛盾突出。

陕西省投入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从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抽调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界工作,并对勘界人员进行培训。甘肃清水县抽调技术人员深入一线,逐山头、逐地块进行现场勾绘、打桩定界,做到勘界、四至清楚。

解放思想,党政干部成“林改专家”。林改过程中,陕甘地区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四套班子”齐抓共管林改工作,形成了“全党抓林改,全体群众参与林改”的良好局面。林改工作锻炼了党政干部,很多干部成为“林改专家”,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党的建设,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记者了解到,拿到林权证后,群众造林、育林、护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过去“要我造林”转变为现在的“我要造林”,纷纷“整好地、选好苗、造好林。”今年春季,甘肃省山阳县全县农民自发栽植各类苗木200多万株,较往年增加了4倍。

“变中有不变”,超前谋划、深入扎实做好配套改革工作确权到户不是林改的完成而是开始,确权到户后责任和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政府应在明晰产权的同时,超前谋划、深入扎实地做好配套改革工作。陕甘两省在林改试点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实情,按照“变中有不变”、统分结合的原则,坚持三个不变、五个统一,加强指导、强化管理,探索出了明晰产权的有效模式。三个不变。一是公益林管护政策不变。

仍然坚持管护员、管护经费不变。二是封山育林禁令不变。

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三是大户承包的租赁政策不变。五个统一。一是管护统一。

建立了专业管护与群众管护相结合的联防、联管、联治体系,探索出公益林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二是防虫、防火、防盗统一。

三是种苗统一。建立统一的种苗供应机制,确保有苗造、造好苗。四是抗旱灌溉措施统一。

五是科技服务统一。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陈云忠告诉记者,目前,陕西省在10个试点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彬县开展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在宁陕县建立林业产权交易市场,开展产权流转试点。

甘肃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樊辉以甘肃为例总结说,要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必须强化相关措施,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樊辉说,甘肃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协会,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为农民提供法律、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大力推动产业发展,让更多林农走上致富路甘肃共有集体公益林5473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1%;陕西共有集体公益林9040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70%。由于公益林不能采伐利用,基本无经济价值;商品林受自然条件影响,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

因此,“陕西要走保护型生态改革路子,即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前提下,实行家庭承包分林到户,农民通过公益林林下开发、生态效益补偿和商品林经营利用增加收入。”张社年说。陕西省宁陕县旬阳镇大寺沟村平均海拔1350米,非常适宜猪苓和反季节食用菌生产。

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地存猪苓2.7万窝,实现产值48.6万元,此项产业使村民人均增收790元。同时,30万袋反季节食用菌也获得丰收,实现利润54万元,此项产业使村民人均增收1540元。

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该村采取技术能人牵头、种植户合作共利的措施,组建注册了“旬阳坝镇旬宝猪苓产业农民合作社”,这在全陕西还是第一家。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丰台乡,记者看到“秦冠”苹果红彤彤挂满枝头。平凉市市长阎奋民告诉记者,平凉市委、市政府立足独特的自然条件,不断开发果产业。2008年底,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62万亩,其中以苹果为主的水果93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23万亩,培育形成了12条果带和3个高效果业集中区。

果农人均收入4800元,全市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73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2%。“要狠抓林果、种苗、花卉、旅游、养殖、加工和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壮大一批林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拓宽林业建设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张社年在座谈会上说。

改变大林业、小产业的局面,发展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让林业产业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将成为西部地区农民走上小康之路的法宝。呼声: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不够完善,补偿标准低,群众还要承担相应的管护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多少受到了影响。

”一路上,记者不断听到相关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向调研组反映此项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对陕西省天保工程区新增且未享受天保管护经费的1976.5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生态效益补偿,但与国家确认的5702.5万亩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秦岭这一重要生态屏障没有划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范围。

据了解,甘肃省也有2762万亩公益林未被纳入补偿范围。此外,补偿金额偏低也是群众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如今,中央财政对国家重点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偿5元,这一补偿标准从2001年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在甘肃泾川县,当地群众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他们在商品林地上种植苹果树,每年每亩能有1-4万元的收入,与公益林收益差距巨大。泾川县党原乡农民刘小凤说:“‘大沟光溜溜,下雨泥石流。

’我们也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只要国家多给钱,我们一定把林子管好。”为缓解矛盾,甘肃省泾川县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筹集资金57.1万元,对未纳入国家补偿的57.1万亩公益林按照每亩每年1元的标准直接补助到户。“西部地区很特殊,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除将已认定的公益林逐年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外,希望补偿标准也能有所提高。

”阎奋民建议。在走访了陕西、甘肃部分试点县后,调研组认为,陕西、甘肃的林改试点工作在确保勘界确权到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变中不变”、统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走生态保护型的集体林改路子,具有借鉴意义,对推进整个西部地区林改工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带动作用。


本文关键词:半岛体育官网app

本文来源:半岛体育官网app-www.savasseker.com


上一篇 : 学校召开2019年迎新工作联席会-半岛体育官网app
下一篇 : 牯牛降保护区设立三十余年,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半岛体育官网ap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01-2023 www.savasseker.com. 半岛体育官网app科技 版权所有